【無雷影評】《毀滅者》落魄警探的救贖之路
《毀滅者》(Destroyer)是一部美國犯罪劇情電影,由卡瑞恩·庫薩馬執導,妮可·基嫚、賽巴斯汀·斯坦主演。故事講述任職洛杉磯警局的滄桑女警探艾琳·貝爾,意外發現一樁槍擊謀殺案的死者跟她過去曾關注過的黑幫組織有所牽連,艾琳擔心他們即將捲土重來而不敢大意,但在追循犯人留下的蛛絲馬跡,離案件真相越來越近的調查過程中,艾琳早年所經歷的慘痛記憶也不斷在腦中浮現。
無雷影評
一直以來,《毀滅者》導演卡瑞恩·庫薩馬都以作品中常包含「女性主義」而聞名,雖然過去電影多半以女性為主角,不過她卻顛覆大眾過去對女性導演可能較為細膩、偏重於情感描寫的印象,她除了片中時常出現許多血腥、暴力或黑色電影的元素之外,也常透過一位具有爭議性的女性角色,講述她們生命中可能經歷的失敗、困境或阻礙,《毀滅者》正是一部非常符合導演個人風格的作品。
毀滅者的妮可基嫚
打著「憤怒的妮可·基嫚」、「顛覆過往演出」的招牌,《毀滅者》上映消息一釋出便引發許多影迷的關注,但這不禁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現在幾位本身就有實力的演員,都要飾演跟以往形象不同的角色,或者有「突破性演出」才能被稱為好表現、獲得大眾的重視?何況妮可·基嫚還是一位曾入圍奧斯卡四次、並成功拿下一次影后的女演員。我的意思是,我們與其把焦點放在這些「外貌跟平常有多大差別」的噱頭,我們何不把更多精神擺在整部片的劇情設計、角色詮釋與其心境的轉變?這不才是一部電影的價值嗎?
因此就我而言,《毀滅者》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在電影的故事呈現與女警探艾琳的性格與行事作風。雖說電影是以艾琳追查一起槍擊案為主題,不過隨著劇情進展,我所在意的並不是誰才是真正的犯人,反而更好奇艾琳這個角色的過去經歷,是什麼原因讓她從以往的開朗性格,變為現在愁眉不展、酗酒、過著走一天算一天生活的頹廢模樣。
毀滅者劇情的核心
或許講述搶劫案件與臥底過程的電影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但有著《毀滅者》這種質感的電影確實還算少見。導演把故事舞台擺在犯罪猖獗的洛杉磯,利用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在艾琳追查犯人的過程中穿插她充滿悔恨的陳年往事,把一個原本講述搶劫、執法與報仇的簡單故事變得複雜有趣,從中製造更多懸疑解謎感,並利用一個神祕的假想兇手製造來最後劇情反轉,確實成功為整部片增色不少。
然而電影前段節奏較為緩慢、故事有些讓人摸不著頭緒,可能會是《毀滅者》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但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片中對於角色心境的描述。當一位執法者因為臥底行動的犯罪行為,利慾薰心而忘記自身職責時,又有什麼能讓她重回正軌,或者從此萬劫不復?常聽人說做壞事的警察比流氓還要恐怖,《毀滅者》想講的正是如此,我看完電影後一直在思考片名的含意,或許所謂「毀滅者」所指的並不是妮可·基嫚飾演的警探艾琳,而是能夠跳過一個人的道德良知,讓你不知不覺墮落的那個「來自魔鬼的誘惑」。
毀滅者影評結論
整體而言,與其說《毀滅者》的故事是辦案、是復仇,倒不如把它當成是一個失敗者的「贖罪」與「救贖」之路。扣除幾個沒有處理得太好,導致對角色、電影本身沒有太多正面效果的「故事意象」或「母女情」,電影本身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水準,我也能感受到導演想要傳達的想法。然而跟事前期待相比,雖然妮可·基嫚外貌改變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但或許是上述的幾個小缺失,造成除了時間與事件所造成的性格改變之外,角色本身層次稍嫌不足,是我認為《毀滅者》比較可惜的地方。
◎歡迎到我的FB專頁按讚◎
◎更別忘追蹤我的Instagram◎
爽度:7/10
劇情:7/10
氣氛:8/10
演技:8/10
題材:7/10
總評:7.4/10
延伸影評閱讀(犯罪、搶劫):《賭命運轉手》、《猛龍怪客》、《極盜戰》、《親切的金子》、《老人與槍》
本文版權歸「如履的電影筆記本」所有,任何非台灣的中國簡體字網站皆為盜連,請自重勿任意轉載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