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歌謠所流傳的重要精神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 海報

劇情簡介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是一部日本傳記劇情電影,由佐佐部清執導,大森南朋、黑澤良平(AKIRA)主演,故事講述北原白秋與山田耕筰兩位個性南轅北轍的詩人和演奏家,原本王不見王,卻因時代因素而聚首組成童謠詞曲二人組,替全日本孩童創作出許多經典童謠,帶來快樂童年時光。

這條路上有雷影評

1918年,鈴木三重吉創辦兒童雜誌《赤鳥》,北原白秋在上面發表包含《這條路上》的大量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傳唱,2018適逢創刊的一百週年,導演佐佐部清特地以詩人北原白秋所著、在日本無人不曉的經典童謠《這條路上》紀念這個日本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一頁。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 劇照1

 

北原白秋的創作生涯

因此《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雖然從日本最富盛名童謠創作組合北原白秋與山田耕筰出發,打著「男人間最無價友情物語」的招牌,但故事所聚焦的並不像是《喜劇天團:勞萊與哈台》那種兩人無法分割的深厚情誼,反而更偏向北原白秋的個人自傳故事。

 

儘管在現實中北原白秋與作曲家山田耕筰曾合作過數十首童謠,但《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從片頭那場十周年的紀念音樂會開始,就能看出對電影的整體故事而言,與其說山田是北原的朋友,倒不如把山田當成是「說書人」的角色,透過他的角度呈現創作夥伴北原白秋一生的真實樣貌。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 劇照2

 

與眾不同的詩詞?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有著相當成功的角色塑造,不論是北原白秋跟鄰居妻子的不倫戀情,或者不顧家中客人而跟附近孩童嬉鬧的行為,都讓觀眾馬上清楚他放蕩不羈且多半以自己為重的性格,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創作出這麼多流傳後世數十年的經典詩詞,進而輾轉認識到音樂家山田耕筰,在他們詞曲的合作之下,北原白秋原本就富有節奏感的詩詞就像如魚得水般,得以發陽光大、傳唱到日本的各個角落。

 

常聽人說:「藝術能夠反映當下時代面貌。」詩詞、歌曲與童謠當然也包括在內。《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花了不少篇幅講述北原白秋創作過程所經歷的大小事,從片頭跟鄰居的快樂時光、因為通姦罪入獄、發生關東大地震,到最後二次大戰期間,一路下來對照角色服裝從和服到西裝的變化,都隱約道出在國家時局的流轉,創作者也被迫受到時代與社會樣貌的影響,背離他們原本的創作初衷。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 劇照3

 

創作的真諦

但即便如此,難道因為家中經濟壓力、因為國家的創作限制,他們寫出來的校歌、社歌,或者軍歌,就不能被稱作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不能代表作者本身嗎?就算原本為了在災害發生時傳遞資訊的廣播電台,在戰爭時變為宣揚軍國主義思想的工具,它就會因此失去存在的價值嗎?起初我不清楚《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選擇《這條路上》為片名的真正用意,直到最後北原把整首詩唸出才終於豁然開朗。

 

原來《這條路上》的那條路,不只是北原白秋跟山田走過數次,遙望著那陪伴他許久小田原市的散步路,更是他不斷創作,跟著日本持續進步發展的道路。雖然他無法撐到戰爭結束,親眼看見日本國民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一面,但我想在某種程度上,北原白秋一生許多創作對日本來說,就像是對音樂會的那位女孩一樣,或多或少都成為支撐他們繼續向前的動力,即便已經過一百年還存在許多人心中,為這些歷史做了最真實的見證。

 

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 劇照4

 

結論

整體而言,不可否認《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是一部為日本人或熟悉日本歷史文化觀眾量身訂做的電影,片中許多角色與幾段北原創作家喻戶曉詩詞的過程,還有以年號來標記時間的手法,可能較難引起我們一般觀眾的共鳴,是電影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扣除這些小缺陷,電影的核心主題還是相當清楚明確,帶著觀眾穿梭在時代洪流之中,觀看這些一路走來順應改變且努力活著的人們,彰顯出生命的真正價值。

 

◎歡迎到我的FB專頁按讚◎

如履的電影筆記

◎更別忘追蹤我的Instagram◎

如履的電影筆記(looryfilmnotes)

爽度:7/10

劇情:7/10

氣氛:8/10

演技:8/10

題材:8/10

總評:7.6/10

延伸影評閱讀(歷史、傳記):

《羅馬》

《他們不再老去》

《登月先鋒》

《郵報:密戰》

《RBG:不恐龍大法官》

《當幸福提早來》

最後附上電影預告:

https://youtu.be/c-vN1GVr3pY

喜歡我的影評文章,歡迎贊助給予實際支持肯定
喜歡我的影評文章,歡迎贊助給予實際支持肯定
喜歡我的影評文章,歡迎贊助給予實際支持肯定
ecpay ecpay

本文版權歸「如履的電影筆記」所有,請自重勿任意轉載。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表迴響